首页 全部作品 奇幻玄幻 锦绣如茵

第一百二十三章 姜九霄回来的太晚了

锦绣如茵 佚名 4583 2025-11-14 20:57

   陈氏心里又酸又痛。,w?d-s-h,u`c^h·e.n·g,.\c¢o/m~

   却是强忍著没有表现出异样来。

   她一脸慈爱的伸手摸了摸林哥儿的额头,隨即又要去拉他。

   想要將林哥儿拉到她身旁坐下。

   林哥儿却极快的后退了一步。

   “林哥儿……”陈氏惊慌的看著长子。

   “母亲,我已经长大了。”林哥儿冷淡的回了一句,又道:“我自己坐。”

   陈氏深吸一口气,勉强笑著点头,“好。”

   她又吩咐大丫鬟春雨,“你亲自去大厨房一趟,给林哥儿做几道他喜欢吃的菜式,今儿我留林哥儿用晚膳。”

   她话音刚落,没等春雨应喏,林哥儿就说:“母亲不必了。儿子还要早些回去读书……”

   陈氏打断他:“林哥儿,你连陪母亲用晚膳的功夫都没有了吗?”

   林哥儿抿著唇不说话。

   到底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。

   被母亲用指责的语气询问,就不知道怎么反应了。

   “母亲不是指责你的意思,就是想著读书再要紧,咱们母子也该抽空用个膳……

   林哥儿,咱们母子俩都快一个月没有一起用膳了不是吗?”

   林哥儿心想:若只是您我母子俩一起用膳,別说快一个月了。

   快一年也有了。

   只是他已经没有期盼了。

   “今日你四婶过来看望母亲,她和母亲说了一些话。

   她说母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想一想,而孩子也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多想一想。

   她还说,父母和孩子其实需要多了解彼此……”

   林哥儿眸中一动。

   四叔新娶的那个年纪小小的四婶娘会和母亲说这些话?

   而母亲还听进去了?

   仔细一想,小四婶年纪比他大不了几岁,能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有可能。

   但他母亲……真的能听进去?

   他有些不信。

   当年大堂姐给他吃甜糕也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想的。

   可母亲是怎么做的?

   若是母亲真的听进去了小四婶的话,那也是因为小四婶身后是四叔。~x?h·u/l_i-a\n,.+c/o′m_

   母亲不敢得罪四叔。

   而当初的大堂姐只不过是姜家的出嫁女,她嫁得夫婿也一般。

   大堂姐是前头的大伯母生的,如今的大伯母对她不差,却也只是面子情。

   大伯父……不说也罢。

   大堂姐善良,却可怜。

   她对兄弟姐妹都很照顾,唯独没有人照顾她……

   可他的母亲,却伤害了那样好的大堂姐!

   林哥儿心中冷笑。

   他的母亲伤害的人何止大堂姐?

   她太会算计了!

   哪个人不是在她的算计之中?

   就是自己,她的长子……

   她对他读书这样在意,也不是指望他將来读书做官成为她的依靠?

   为此,她对自己这个儿子心里怎么想的,根本不在意。

   只要教他的先生两个月內不能让他有很大的进步,她就急著找父亲要给他换先生……

   “林哥儿,若是你不想在母亲这儿用晚膳那也隨你。”陈氏强行逼著自己冷静,还强撑著笑。

   实则已经心惊肉跳。

   她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林哥儿和她生分至此!

   “只是你在母亲这稍坐会,母亲想问问你对换先生的看法。”

   陈氏只好將留他的目的先说了出来。

   林哥儿淡淡道:“儿子都听母亲的。”

   “儿子没有什么想法。”

   这般……消极的应对。

   陈氏心中又是一痛。

   “儿啊,母亲想问问你,你是不是很喜欢你最先的那个储先生啊?”

   陈氏没办法了。

   她极力想拉近和儿子的母子之情。

   可儿子的態度让她不知如何拉近。

   她再次想起了秦如茵和她说的那些话。

   便问出了这么一句。

   果然,林哥儿听到这一句,浑身一震。

   他抬起眸子,不敢置信的看著他的母亲。

   陈氏见他如此,心里又是一喜。\我?的.书~城? ′最-新′章*节\更-新*快,

   恐怕,四弟妹是对的!

   “林哥儿,母亲也不瞒你。”陈氏看著他,声音轻柔,生怕惹了儿子的厌弃。

   “今儿你四婶过来,母亲曾拜託她去求你四叔给你再换个先生的……

   可你四婶问我为何要频繁的给你换先生,她的意思是先生不是换得越多就越好。

   她说,也要看师生之间的搭配如何……

   她还说,若是给你换了那么多的先生还是比不上最初教你的那位储先生,说不定你最喜欢的就是储先生。”

   “而储先生也最適合你……林哥儿,母亲想问你,是这样吗?”

   林哥儿心中震动。

   確实倔强的不肯出声。

   现今母亲才和他说这个,才问他是不是喜欢储先生教他,又有什么用呢?

   储先生早就被辞退了,如今也不知人在哪里……

   “林哥儿,你不说话,母亲就是这样的了。”陈氏无奈道。

   林哥儿將头低下,“母亲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罢。儿子要回去读书了。”

   “好,记得回去好好用晚膳,我让大厨房將你爱吃的菜式都送到你院去。”陈氏看著儿子。

   林哥儿不看她,低头拱手一礼,“多谢母亲,儿子告退。”

   陈氏看著儿子离开。

   待林哥儿的背影消失在珠帘后,她猛地趴在红木小几上失声痛哭。

   “林哥儿……我的林哥儿,他一定是恨我这个做母亲的了……”

   奶嬤嬤劝她,“姑娘不必如此伤心,老奴瞧著林哥儿並不是恨姑娘,他只是太懂事了……”

   陈氏抹了一把眼泪,目光渐渐坚定,“林哥儿这个事……我看我还是要找他四婶再商议商议!”

   “姑娘啊,四夫人会愿意帮您参谋这个事吗?”奶嬤嬤有些担心,“今儿她愿意和您说这些话……四夫人其实也是担心您嫌她多事罢?”

   毕竟自家姑娘一开始对这位新四夫人也並不热络。

   四夫人那般聪明的人,应该是看出来的。

   她在一旁伺候著,也看得明白,四夫人对自家姑娘说话还是收著许多的。

   奶嬤嬤对此也很无奈。

   早知这新进门的四夫人是这么个敞亮性子,她就该劝自家姑娘一开始就多亲近四夫人了……

   “嬤嬤你不用担心这个,我又没想过害四弟妹。

   最多就是……酸她命好嫁给老四不是做继室,是做原配髮妻了。”

   “且以她的年纪都能做我的女儿了,我和她本也没什么利益牵扯。”

   顿了顿,又抿唇,“我也没像殷氏那般一开始就想拿捏她,四弟妹聪明,又是个善良的……

   她会明白我的一片慈母心的。”

   奶嬤嬤心里嘆气。

   她心里想的是,自家姑娘和四夫人根本没什么交情。

   总不能需要別人的时候,指望別人能理解你的一片苦心。

   可姑娘是她奶大的,也是她带大的。

   她年老时姑娘曾给了她丰厚的养老钱放她回老家养老的。

   她的独子听儿媳妇的,和儿媳妇一起嫌弃她。

   孙子孙女也跟著嫌弃她。

   被姑娘知晓了这个事后,又將她要回来了。

   自此,她就跟著姑娘。

   说句不敢对人言的话,权当自己这辈子只生了姑娘这个孩子……

   因此,她只会永远站在姑娘这一头。

   她打算私下里去看看林哥儿,和林哥儿说说话。

   若是可以,希望林哥儿能以真心討得四夫人喜欢。

   毕竟,她家姑娘不止林哥儿一个儿子。

   她担心,若是母子间无法和解,將来总是隱患。

   林哥儿回到自己院子后,怔怔的坐在窗边,手中虽捧著书,却一个字都读不进去。

   他很想去找四叔,可也知道四叔新婚,他也不想打扰。

   明澜居。

   姜九霄午膳之前在姜太夫人的荣安堂时,连午膳都没吃就离开了。

   离开之前,他和姜太夫人还有秦如茵说的是进宫一趟,没有大事,去去就来。

   可一直到晚膳的时辰都过了,姜九霄还未回府。

   秦如茵多少也有些担心了。

   “姑娘,您先用晚膳罢,晚膳都来回热了两回了,再热就不好吃了。”紫苏心疼自家姑娘,在一旁劝。

   秦如茵坐在餐桌旁双手托腮,轻声道:“你家姑爷午膳之前说去去就回,到如今还未回,我哪里还有心思吃啊。”

   紫苏安慰道:“姑娘放心,姑爷做事谨慎老道,不会有事的!”

   这时被秦如茵派出去打听事情的风妈妈回来了。

   “姑娘,四爷还未出宫门,怕是宫中出了不小的事……只是姑娘您也別担心,四爷在宫中不会出事的!”

   风妈妈看了一眼还未动的一桌晚膳,也劝道:“姑娘您先用晚膳罢,否则四爷知道了会……”

   秦如茵摇头,“实在吃不下。风妈妈你们也辛苦了,先下去用膳罢。”

   说完又对紫苏说:“留一盏鸡蛋豆腐羹,其他的都撤下去罢。”

   已经饿过头了,如今看著这一桌子饭菜,竟是一点胃口也没了。

   喝一盏鸡蛋豆腐羹垫垫也就够了。

   紫苏无奈,看著风妈妈。

   风妈妈冲她摇摇头。

   两人退下后,风嬤嬤对紫苏道:“我看那桌子菜都变了色了,咱们姑娘可不能吃那个了。

   紫苏你先派人去大厨房那边守著,让大厨房那边留个大师傅,待姑娘饿的时候再现做。”

   紫苏轻声道:“风妈妈,大厨房不是咱们自己的小厨房,大厨房里的大师傅会答应吗?”

   风嬤嬤冷哼一声,“她们敢不答应!”

   紫苏闻言也是眯眼,“对!咱们姑娘又不是吃不起现做的,大不了拿银子去……”

   “不必拿银子。”风妈妈摆手,“你且派人去就是,那些人都是势利眼,怕是要抢著留下给咱们姑娘现做晚膳。”

   紫苏笑了,“那好!那我就听风妈妈的!”

   风妈妈敢这般说,那就是有把握的。

   这姜府里头上上下下都不敢小看姑娘,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!

   ……

   姜九霄回明澜居的时,已是亥时初了。

   一进明澜居內室,就看到秦如茵小小的一团,双手撑在凉榻上的小几上,双眼闭著,额头一点一点的……

   他儒雅的俊脸一沉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