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全部作品 奇幻玄幻 天幕:武帝,这嫁妆给我我也行

第61章 儿科之圣

   汉高祖末年

   “嘿,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,此非天命乎?命乃在天,虽扁鹊何益!”刘邦躺在病榻上说道。/x.i~a\o′s?h`u′o\z/h~a+i+.¢c¢o,m^

   “刘季,让大夫给你看看吧,箭伤的地方已经开始腐烂了。”

   吕雉看著自己相伴一生的伴侣,他们合作又敌对,但真到他要离去的时候,她不知道为何心里不舍。

   “朕身体什么情况自己知道,赏赐他一笔金银,让他走吧。”

   踏入人生最后阶段的刘邦格外洒脱,他仿佛又回到了在沛县的时光。

   那时候他的名字叫刘季,他遇到了她。

   “娥姁啊,刘季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娶了你,我想起在沛县的日子了...”

   ......

   【寧治十个男人,不治一妇女,寧治十个妇女,不治一孩童,儿科病之难,难以想像。】

   【儿科是中医最难的一科,但又是最重要的一科,儿童代表的是希望。】

   【儿科之难难在幼儿无法准確描述自身病症,需要大夫的经验去判断,故称之为哑科】

   天幕前无数医家看到儿科,均放下手中的事情,仔细观看天幕,作为大夫他们知道儿科之难。/k\a/y?e¨-¨g\e`.·c+o+m`

   这位值得天幕特意称讚的医家之人,必然是开创性做出了功绩。

   魏文帝时期刘协点头赞同,自从退位之后,当了一名大夫,他才知道医学之博大,自己穷极一生可能才能入门。

   葛洪也不炼丹了,医道不分家,王侯將相他不感兴趣,但是医学他兴趣很浓,他要看看天幕讲的是何人。

   【他,被尊称为 “儿科之圣”、“幼科之鼻祖”,他是北宋儿科医家-钱乙!】

   春秋战国年间

   “圣!原来我医家之人也能被称为圣。”

   扁鹊看著天幕心潮澎湃,作为诸子百家之一,天下唯有“儒”、“法”、“墨”三家有资格称圣。

   如今医家也能被称为圣,那说明他们走的路是正確的,坚持下去必然不弱於人。

   “不过医家未来分的如此之细,看来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。”

   大唐贞观年间

   “儿科之圣?如此之高的评价,为圣者必然是为医学拓出一条大道。”

   作为修道之人的孙思邈,內心竟然泛起了竞爭之心,人生在世,很难逃过名利二字。

   “孙神仙,我认为你更厉害,你什么病都会看。?m·a!l,i′x\s~w!.?c?o~m?”等待看病的病患说道。

   “是啊,要是没有孙神仙,我们去哪里找人看病。”

   “没错,上次我隔壁家老李去城里看个病,缓了2年还没缓过来。”

   ......

   【钱乙未出生,父亲就因痴迷医术,远游不归,3 岁丧母,被姑母一家收养。】

   【钱乙自幼隨姑父行医,10岁姑父失踪,暗自下定决心学医。】

   【18岁採药救人,得其倾囊相授和珍贵医书;自此行走於乡间田野,主治儿童相关病症。】

   万历年间的李时珍对此感同身受,为了完成《本草纲目》,他的足跡遍布了大明的山川河流。

   有时候为了验证医书说的一味“药”,他需要翻山越岭的去当地实地勘探,比对。 如今终於不枉这么多年的辛苦,此生算有一些成果,希望能对后世有所帮助。

   北宋东平郡乡间

   “钱大夫,是你吗?是你吗?”小朋友们围著钱乙问,他们眼前的就是钱乙钱大夫。

   “应该是吧,如果没有第二个钱乙的话。”

   钱乙万万没想到自己能登上天幕,如今的自己的医术才算刚刚入门,那是未来的自己。

   “钱大夫,你好厉害啊,我能跟你学医吗?”

   小朋友期许的问道,他只知道能在天幕上,就很厉害很厉害,像虹猫少侠一样厉害。

   “那要问过你家大人,不过学医很苦的哦,你能坚持下来吗?”

   “我能,我也要像钱大夫、虹猫少侠一样登上天幕!”

   钱乙深深的看了一眼小朋友,他从未想到,有一天自己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人生选择。

   ......

   【30岁针对小儿肾虚,將张仲景的八味肾气丸优化为“六味地黄丸”。】

   【40岁著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是华夏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,也是世界最早的儿科医书。】

   【钱乙著作有《伤寒论指微》《婴孺论》《钱氏小儿方》等,但大多散失,仅存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】

   天幕画面分出一半,开始展示《小儿药证直决》,就连丟失的《伤寒论指微》等书籍也有,一时间天幕前抄录人只恨两只手不够。

   东汉末年

   张仲景看到《伤寒论指微》的几段记录,越看越觉得跟当前所遇病症相似。

   “快,快,去喊所有能写字、会写字的人过来,抄录这些医书,优先抄录《伤寒论指微》。”

   “有救了,有救了,女儿有救了,百姓们也有救了。”

   张仲景將流出的眼泪生生憋回去,他怕自己的泪水模糊纸张,他怕自己抄录错了医书,他怕自己身为大夫却无能为力....

   许昌城中,曹老板迟疑了,难道华佗说的是真的?孤必须开颅?

   “来人,去传令好好招待华佗,不可轻慢华大夫。”

   “遵令!”

   虽然决定留下华佗,但是生性多疑的曹老板决定观望观望,毕竟开颅听起来都不靠谱。

   北宋末年

   东平郡钱氏医馆,古稀之年的钱乙正在给徒弟们上课,教学如何辨別小儿病症。

   “师父、天幕上把你的医书都放出来了,好多人都在抄录。”

   自己的徒弟急匆匆走进来说。

   “是吗,没想到天幕也知道老夫的著作,去看看。”

   钱乙停止教学,起步走到房子外,可走到门口就听后世仅存《小儿药证直决》。

   只觉一阵阵心疼,其他著作去哪了?是因为保存不好丟失了?还是没传承下去?

   “抄,让大家都抄录,你们也要抄录一遍,抄完之后不懂的地方要標记出来,为师会一个一个去检查。”

   钱乙决定加入抄录大军,这次一定要让医书传承下去。

   这些医书中都是他多年行医心得,若丟失那得多可惜啊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